孩子发热了怎么办?怀疑是新冠肺炎,医院就医?儿童能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吗?医院感染传染科曾玫教授、呼吸科王立波教授、重症医学科陆国平教授、临床检验中心徐锦教授回应父母关心的儿童健康问题。
发热篇
Q:孩子发热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热药?
A: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药。世卫组织推荐,2月龄以上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2月龄以下儿童发热禁用任何退热药;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不推荐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Q:孩子发热了,要不要立即去发热门诊?
A:医院,也不需要恐慌。仅有发热,其他症状不严重,均可选择先居家观察。当有高热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道症状不能缓解或者精神神经症状时,建议服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小于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Q:发热儿童如何做家庭护理?
A:发现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尽快测量体温。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发热期间有可能胃口差、出汗、呼吸增快、代谢增快,因此应让患儿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家长应记录患儿的体温、饮水量、饮食情况、大小便次数及颜色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判断患儿的状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时尽量避免对流风;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康复。
Q:儿童发热时需要应用抗菌药物吗?
A:大多数儿童急性发热是病毒感染所致,无特别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为主,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发热儿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上呼吸道感染篇
Q:疫情期间,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咳嗽呢?
A:(1)通过回顾查找引起儿童咳嗽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和气候变化等。
(2)可以使用蜂蜜止咳,但不建议1岁以下儿童使用,以防蜂蜜内可能含有的有害细菌造成感染。1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口服2~5毫升蜂蜜止咳,但不能频繁使用。
(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可以多吃一些母乳,通过增加液体摄入稀释痰液,缓解咳嗽。
(4)可以使用加湿器湿化空气,适合的湿度范围在55%左右。
(5)如果儿童咳嗽时间超过2周,严重影响正常饮食和睡眠,或者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那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及时医院就诊。总结起来就是家长要理性对待儿童咳嗽,不要过于焦虑,更无需盲目用药止咳。
Q:如何知道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冠或者流感?
A:无论是新冠、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在发病初期,缺乏特异的症状,都可以表现出咳嗽、流涕、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流感儿童大多伴有发热,新冠感染也有部分儿童伴发热,流感儿童高热39度以上更常见。如果孩子近1周内密切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冠或流感病例,居住社区有新冠和流感流行,要警惕孩子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或流感病毒。由于新冠和流感是法定报告传染病,医院都可以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帮助确诊。在当前新冠和流感流行期,早期及时诊断还是有必要的,早诊断才能早治疗,减少疫情的播散,让孩子得到合理的治疗。
如果孩子症状很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就医,避免人员不必要的流动,减少继发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儿童监护人可以先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形式咨询临床医生,在医生医院就医,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也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新冠病毒感染篇
Q: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新冠,居家隔离观察期间,该如何照护孩子?
A:主要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导,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或中成药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病症状带来的不适。发热时体温超过38.5度,给予布洛芬(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口服,按照说明书,根据孩子的体重范围服用合适的剂量。如果咳嗽、有痰症状明显,口服止咳化痰类药物,幼龄儿童可以同时给予雾化治疗,帮助改善症状,药物选择需要医生处方。同时,家长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病情加重倾向,比如高热39度持续3天不退、咳嗽加重、气促、呼吸费力、精神萎靡、拒奶、激惹等症状,医院复诊,进行病情评估。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多休息,饮食均衡,衣服穿暖,不要过度运动。虽然是冬季,也要保证家里一定频率的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同时,家长在照护孩子期间也不能过于疲劳,注意休息,也不要过度紧张,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家庭人员和老年人尽量不要陪护感染的孩子,因为一旦感染,发生重症风险相对较高。
Q:孩子确诊新冠,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吗?
A:虽然目前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但是适用于在发病5天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12-17岁青少年和成人。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应该广泛给儿童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新冠病毒检测篇
Q:抗原自测结果能取代核酸结果吗?
A:不能。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不作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诊断的依据,仅用作核酸检测方法的补充,实现“快筛快检”,提高感染者发现的及时性。
Q: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和病毒载量存在关系吗?
A: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值越小,病毒载量越高。
Q:为什么会出现抗原阴性核酸阳性的情况?
A:二者检测的病毒成分不一样。通常核酸检测的敏感性更高,尤其在病毒载量低时,抗原检测存在漏检可能(假阴性)。
新冠疫苗接种篇
Q: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
A:18岁及以上人群可以去接种点一次,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而3-18岁的人群,由于这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证据缺乏,接种间隔仍需大于14天。
Q:哮喘患儿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A:哮喘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处于哮喘的缓解期(包括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应进行预防接种。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者,尤其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包括口服和静脉给药)应暂缓接种。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尽量不要在同一天进行。
Q:接种疫苗后会发热吗?发热如何处理?医院?
A:有些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多数发生在疫苗接种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一般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物。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短暂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无其他明显异常反应,大多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多饮水、多休息,密切观察,体温会慢慢下降。如果持续发热,或出现高热,不能仅考虑是接种疫苗所致,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具体病因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儿童预防保健篇
Q:如何防范母婴传播?
A:母婴传播也称垂直传播,是指孕产妇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传播给后代。目前尚无依据表明新冠感染可导致严重不良新生儿结局。不支持新冠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但如果母亲是新冠肺炎患者,为了防止孩子被感染,还是要及时就诊和隔离住院。
Q:疫情之下,如何在当前特殊的环境下保护孩子娇嫩的呼吸道?
A:(1)空调环境中容易造成空气干燥,会引发宝宝咽喉部鼻腔不适甚至出鼻血。所以可以在空调房里可以配置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维持湿度,在40%~60%之间。适时清洗空调,空调出风口不宜直接对着孩子。
(2)空气污染或被动吸烟会引发哮喘等疾病的急性发作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所以在空气污染的天气避免出门,如果要出门,两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佩戴口罩。在室内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房间一天通风两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
(3)特殊时期宝宝应该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适时增减衣物,家中若有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和宝宝在同一生活空间里。
(4)小朋友选择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时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按照免疫接种计划进行预防接种。
(6)孩子如果有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按时用药,控制孩子的呼吸道症状,定期复查。不宜自行减量断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