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防控政策放开以来,全国各地都开始大规模人员流动,新冠流行也从大城市转向基层乡村地区。同时,各地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也加入了新冠症状患者救治的主战场,对绝大多数基层医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直面新冠,因为诊断条件和缺乏适配药物,他们只能选择用最擅长的治疗感冒“四件套”“三素一汤”,来缓解新冠流行下患者的症状。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吴斯旻
编辑:太白
早上六点的北城小村,天刚亮就陆陆续续有人到卫生室打针、拿药。上午十一点多,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进来要打退热针。跟面对所有患者一样,村医韩大夫给老婆婆测体温——低烧,再做个抗原检测。得出阳性结果后,韩大夫又测了她的血压、心率,询问身体感受。确认体征无大碍,他在注射液里加了一支抗病毒成分药物,液体几乎充满了一整个针筒,缓缓注射进老人的身体。
到中午十二点,韩大夫已经接诊了20人左右,从12岁到84岁的都有,其中中老年人最多,症状都与发热、感冒有关,测过抗原后大部分都是阳性。12月14号~21号是卫生室就诊人数最多的时候。“最忙的一天,只是打针,就接近人,输液也有20多人。门诊数量是疫情之前的五倍多,我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
采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四件套,“打包”治疗新冠发热患者,在农村地区十分普遍,但不同地区农村以及农村卫生站和私人诊所间,做法不一。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季节性增加,一些农村地区新冠感染比例快速增长。
01|面对新冠,村医的治疗方式真的更有效?
近日以来,在乡村地区的新冠治疗方式正引起热议:面对新冠,村医的治疗方式真的更有效?
来自河南安阳的李雪告诉第一财经,“在老家,很多人去诊所就医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医生在接诊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村民时,也不会特地问及是否感染新冠。开药、打抗生素、输液——之前流感怎么治的,现在依然如此。”
在“四件套”中,抗病毒药包括利巴韦林等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和具有清热化痰抗病毒效果的银翘散或诊所自行熬制的“草药”;激素则是指地塞米松、泼尼松或者其他糖皮质激素。其中,抗病毒药物分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而激素类药物和抗生素则普遍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此外,在口服退烧药方面,对于布洛芬和对乙供给不足的农村,还可能使用安乃近药片进行替代。
长期以来,输液、打退烧针,“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输液——三素一汤”都是基层诊所较常使用、群众接受度较高的镇痛退热办法。这不仅仅是针对新冠,也是针对任何一种因病毒或病菌感染后出现的发热现象。“无论是输液还是退烧针,都是为了消炎,多少都会包含激素和抗生素。”
“用了那么多年,我们也知道抗生素和激素使用的禁忌很多。如果真遇上病情严重的小孩或老人,我们一般不建议来诊所打针或者输液。这类患者的病情进展会很快速,如果退热后新冠病程仍在发展,后果是我们承担不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建议其家医院挂急诊。”在交流中,村医坦言。
年12月22日,在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富饶村东富饶卫生室内,工作人员在为发热患者包装药品。新华社图
一位社区医生困惑地表示:“(新冠)没见过,没治过。我们只能按照治感冒、治肺炎的老办法,常常效果不明显,怎么办?”有时候,盲目的挂水,用抗生素去对付病毒,反而会加重病情。尽管手头也有相关“指南”但有医生诉苦,“指南指南,越治越难”,没有实地指导,操作仍有难度。
在许多农村地区,当地并无抗原储备。“我们并没有条件和能力判断患者是不是出现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只要患者看上去有肺炎症状,我们都建议上抗生素。”河北某村医表示,当来诊所就诊的高龄老人出现高热、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情况时,靠他们的自身免疫很难挨过去,医院挂号排队又动辄几个小时,“抗生素或许能救命”。
02|多城市抢购抗生素,专家:滥用抗生素危害大
截至目前,在叮当快药等多个线上商城和北京等多地药房,盐酸莫西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已显示库存紧张或断货。而在这背后,既是因为新冠抗病毒药物的供给量有限,出现肺部感染的比例增多,公众对“新冠合并细菌感染”存在担忧。
专家说:对于新冠感染者,非必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相当于饮鸠止渴。目前,通过CT检查发现双肺影像学表现的多为较小范围的‘磨玻璃阴影’,即程度属于轻度的肺部弥漫性阴影。但绝大部分都可以自愈和被人体吸收,并不会对肺部造成永久性伤害。如果肺部阴影在24~72小时内一下增加了50%,那就是‘大白肺’,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
对于农村地区通过注射抗生素来缓解新冠病情的现象,在感染和重症高峰期,如果恰好碰到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人,是有效的。但一般来说,发生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不超过10%。对于合并慢阻肺、哮喘等基础病患者,可以酌情考虑使用抗生素。
除了滥用抗生素,农村地区滥用静脉注射的现象同样需要引起重视。从最小的不良反应来看,抗生素会使人出现精神萎靡、肝脏负担加重等现象;滥用抗生素长远还会增加出现耐药性细菌的机会,使自己及家人更容易受到感染,也会导致体内微生态失衡。
1月3日,医院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针对退热、止咳、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给出了指导意见:针对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以及非重症患者如因其他原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罹患新冠之前就已经在应用全身性激素、或临床症状加重、或孕24至34周有早产风险等,可考虑使用全身性激素。不需要住院的非重症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激素,不建议基层医生独立启动激素治疗。
新冠本身可引起发热、脓痰或脓涕,部分患者剧烈咳嗽可能出现咯血,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可能带来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因此不提倡常规使用抗生素。对于体温明显改善后又再次升高、长时间大量脓痰或脓涕者,合并细菌性鼻窦炎者,怀疑院内感染的住院患者,可考虑评估使用抗生素指征(如完善病原学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1.3版本》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提出,如果在早期病毒还活跃的情况下,使用地塞米松或其他激素进行抗炎,需要同时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才比较安全。如果不区分新冠感染者病情,一上来就用‘抗生素+激素+普通抗病毒药’,风险性极大,不能因为个别耦合性事件将这种错误做法推而广之。
“根本上,农村地区出现这种做法还是因为新冠治疗药物可及度太低。这一问题不解决,是无法寻找到替代之路。”
/END/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吴斯旻
//编辑:太白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