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渐冷,小编鼻塞流涕的问题越发严重,自己用了各种药物也没有改善,这时候刚好就看到这样一则医案,竟用《伤寒论》经典的治汗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治愈了患者的鼻炎,让人不禁感叹经方之神奇,今天特与大家分享。
李某,男,21岁。反复流涕、鼻塞2年余。自幼体弱,2年来每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出现流涕。曾作过敏源检测及中西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不解,因服用氯雷他定、扑尔敏等药后头昏、记忆力下降而来诊。刻下症见:鼻塞流涕,以白色水样清涕为主,严重时如水流漓,喷嚏交作,伴头昏,乏力,四肢酸痛,素恶风寒,喜温多寐,纳食一般,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形体偏瘦。流白色水样清涕,喷嚏交作,头昏,乏力,四肢酸痛,恶风寒,为太阴中风,表虚不固。喜温多寐,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为少阴病,阳虚失温。四诊合参,共为太阴少阴合病,证属太阴中风,阳虚失温。治宜补虚以疏风,温阳以固表,据证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味。6剂后诸症悉减,共服18剂而愈。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10g,芍药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30g,附子10g。本案虽无汗漏不止之主证,但汗、水、津、血同源,患者涕流如水,形似汗出不止。又《伤寒论》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故以桂枝汤补虚固表以祛风,附子温阳,加羌活、防风疏风通窍,仙鹤草收敛补虚。诸药合用,共达补虚固表、温阳通窍之功。看到这里,小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汗、水、津、血同源,那么桂枝加附子汤的适应症能不能继续扩大呢?这恐怕就要医案的作者来解答了,小编要去抓药啦,哈哈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六经方证观心鉴》,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本书编写所遴选的方剂,以经典经方和名老中医的传世验方为主,均经过作者的临床实证和思考。关于寒、温、时、验诸方的六经病位,主要依据主治疾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方证的整体功能、药证的特殊证治方向、各药在方中的主次地位等来分类,同时还参照传统约定俗成等综合进行划归。验案解构部分以《伤寒》六经方证观思维去辨析、解构经方、温病方、时验方的临床运用,观点新颖,贴近实际,文字流畅,内容可读性强,间有作者临证中所思所得锦言片语,相信能够引起业者的思考与共鸣。本书适合中医专业人士及爱好和学习中医者阅读参考。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六经方证观心鉴》,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胡希恕先生治疗哮喘的秘诀,他们找到了
●真正的师承,到底什么样?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