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年冬病夏治ldq [复制链接]

1#

穴/位/敷/贴/好/时/节

三伏养生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正当时

烈日三伏下,冬病夏至忙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

也是“冬病夏治”治疗的*金时间

如何获得*金治疗?

“冬病夏治”是什么?

“冬病”到底怎么“夏治”?

一起来了解下吧

何为冬病?何为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哪些疾病适合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有哪些疗法?

外治疗法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在三伏天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中药贴敷、艾灸、针刺、拔罐、刮痧等,其中最常用、效果最好、操作最方便、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穴位敷贴疗法,又称“三伏贴”。采用辛温香燥之药物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由皮肤进入体内,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防冬春季发病。

内服疗法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冬病还可以配合中药内服来防治,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如内服汤药、中成药、药膳、食疗等。这个需要医生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冬病夏治搭配食疗更相得益彰。

穴位敷贴时间

名称

时间

头伏贴(灸)

7.11-7.20

中伏贴(灸)

7.21-8.09

末伏贴(灸)

8.10-8.19

伏后加强贴(灸)

8.20-8.29

穴位敷贴应注意

禁忌人群

??孕妇及婴儿

??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恶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等患者

??疾病急性发作期及加重期患者

??接触性皮炎、肤质脆弱极易过敏及瘢痕体质者

??急性发热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敷时间因人而异

建议每次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以中度灼热感为度,切勿强行留置,易致皮肤表面水泡形成。若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应立刻取下药膏,严禁抓挠。

贴敷处潮红及微痒

属正常现象,切勿抓挠,易致皮肤损伤。

贴敷后

易出现穴位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的现象,对背部肌肤色泽有严格要求者,请慎重考虑。

贴敷当日

可洗温水澡(忌冷水或水温过高),贴敷部位只可用清水洗涤,勿用肥皂及浴液搓洗。

贴敷时间过长易致皮肤水泡形成

小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忌抓挠,避免皮损感染。大水泡,应保护创面,切勿抓破,医院处理。

贴敷期间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