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咳嗽的孩子总是在不断增加,白天咳嗽频发,夜晚咳嗽不能入睡,这难缠的咳嗽到底该怎么办?
引起儿童慢性咳嗽最主要的三大病因
感染后咳嗽:是引起慢性咳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比如感染肺炎后,烧退了,可咳嗽迁延不愈;或者流感后咳嗽总是不好,嗓子那儿总有一口痰。这是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气道损伤,而损伤修复有时需要1-2个月的时间。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又叫鼻后滴漏综合征,由多种症状或因素并存引起的咳嗽。这样的孩子往往咳嗽同时合并有鼻堵或流涕的症状。孩子尤其是处于幼儿期,不会或不愿意自己擤鼻涕,鼻涕积存多了就会倒流至咽部,引起咳嗽反射。这类孩子往往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同时并存。
咳嗽变异性哮喘:俗称过敏性咳嗽,咳嗽有规律性,常常有家族史,或患儿同时有其它过敏症状:比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因为症状不重,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容易误诊。慢性咳嗽的宝宝,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有:咳嗽是否有规律?每次咳嗽多长时间?咳嗽发作有无诱因,比如季节性?是持续性还是好转后再发作?咳嗽是干咳还是湿咳(有痰)?是晨起咳或夜间咳嗽?咳嗽有无伴随发热、鼻塞及流涕等等。儿童多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病症,家长的细心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系统治疗,切忌“有病乱投医”
慢性咳嗽由于病因复杂,诊疗是一个观察、等待和回顾的过程,医生为了不盲目给患儿做检查,有时会采取经验性治疗,用药后观察1-2周,效果不好再考虑进一步检查。如果宝宝反复咳嗽大于1个月,医院、换科室不但会延误诊治,会导致重复检查、滥用抗生素及止咳药等情况。
切忌滥用抗生素及止咳药
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致病菌大多为病毒(占90%),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性。慢性咳嗽以过敏性咳嗽多见,家长切忌自行使用抗生素,会给患儿幼小的身体雪上加霜。
止咳药种类繁多,上、下呼吸道感染对应的种类不同,没有经过医生的指导,不对症容易适得其反。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加上支气管管腔狭窄,会导致痰液积聚于气管支气管不利于排出。很多止咳药是合剂,如果不了解药物成分而联合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给孩子带来伤害。
加强护理、均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1、多饮温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营养丰富,少食多餐,尤其是坚持上学的宝宝,家长可适当给孩子带点心和温开水,嘱其课间多饮水。
2、加强护理,积极清理呼吸道。比如对于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宝宝,鼻腔冲洗就显得尤为重要;咳嗽有痰的宝宝,家长要注意勤给宝宝拍背排痰;夜咳的宝宝注意舒适体位的调节,可以采取侧卧或半卧位,保证宝宝的睡眠。
3、衣着要便于孩子在学校穿脱方便,防止过热或受凉。
4、保证一定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适量镇咳剂。在发作期不要参加体育活动,在缓解期可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的温度、湿度,避免冷空气刺激及接触易引起过敏的尘螨、花粉、皮毛、食物、药物等,避开二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