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与针灸的“对话”:手握银针,选穴、着力、捻转、提插、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7月13日,记者走进太原侯医院针灸科,淡淡的中药香扑面而来,诊疗室宽敞明亮,井然有序。“深度、手法、方向、角度都很关键。有的穴位该用补法,有的穴位该用泄法,都有不同的要求,出来的效果可不一样哩!”该科主任许海书直言快语,精气神儿十足。
有着52年“针龄”的许海书潜沉从医,研阅百卷,著书立说,术精岐黄,在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到的见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撑起一片晴空。
寻规定标赤脚走上中医之路
当日上午,诊室内空无一席,许海书已经为23位病人进行了针灸治疗。飞针走穴间,他坦言:“偏头痛,头晕,过敏性鼻炎……面对这些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效果常常不尽人意。”但在这些疑难病症领域,中医针灸却发挥了令人惊喜的作用。
“我记得幼时经常听村里传唱‘赤脚医生向阳花,父老乡亲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我十分惊讶于中医的神奇,学习针灸的想法从此就埋在了心中。”许海书回忆。
年,许海书正读初中,“那时候我15岁,上午在学校念书,下午学习止血、包扎、针灸,背着红药箱满村跑,帮着乡亲们瞧病,也就此与针灸结缘。”由于勤学好问,对病人的服务热情周到,许海书获得了村里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针灸技艺不断精进,受益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也让他感到莫大的成就感。
年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毕业后,许海书被分配到解放军医院工作,后又改医院工作至退休,期间荣立三等功两次。年受聘于太原侯医院,在门诊针灸科继续发扬部队作风,退伍不褪色,手握银针,善待患者,尊重生命,战斗在这方无名高地上。
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从医几十年间,他既是中医临床实干家,也是中医理论学术创新的实践者,开创了鼻康穴治疗、定痛系列穴针刺治疗等新思路。而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在利用针术治病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也在当代医坛沃土中悄然吐绿,渐渐根脉渐密,枝叶参天。
就这样,许海书久久为功,大步向前,秉爱悬壶,平百姓疾苦……
以效为宗决战针下毫厘之间
“我患鼻炎已有20多年了,不知道是啥原因,喷嚏打得格外凶,鼻子一痒,就连续不断地打几个甚至十几个喷嚏,经常无精打采,鼻塞难耐。”45岁的张女士连连抱怨道。
“有些患者对鼻炎不太在意,认为这就是个小毛病,长时间涕泪涟涟不治疗,痛苦不堪。实际上,慢性鼻炎过敏性如果不加以治疗,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引起哮喘、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许海书介绍。说话间,三寸银针已然从张女士头皮精准刺入穴位。
银针小小,却能医顽疾。循经取穴,施针得气,不失毫厘之间,这对许海书来说不在话下。“作为医生,既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更要心存善念。针是医者的‘衣食父母’,是为病人祛除病痛的利器,是中医战场上的枪,一定要好好利用啊。”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许海书应用了鼻康穴针刺治疗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许大夫医术真好,把困扰我这么多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张女士还不忘加上一句:“中医针灸是咱们的国宝,可不能让它消失啊!”
唐女士也是许海书的“铁杆粉丝”。她告诉记者:“我的头疼是老毛病了,时不时还泛着恶心,找过好多医生瞧,没少吃药、针灸,都不见好转,后来找许大夫治疗3个疗程后,头痛症状竟然消失,让我十分欣喜!”
头疼也是个顽固病,许海书使用定痛系列穴针刺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也有独到之处,病人治愈后的远期疗效已趋于根治。他表示,“在医学的道路上,努力钻研,面对疑难病症,刻苦攻关,为患者早日解除痛苦是我毕生的追求。”
经过许海书治愈的病人口口相传,用口碑为太原侯医院针灸科立起了一座金字招牌。他的女儿也奋战在针灸临床第一线,使国之瑰宝代代传承。
本报记者陈畅实习生穆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