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伏后
就要迎来全年中气温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此时段天地阳气旺盛
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贴基于这个原理
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还没贴的小伙伴们
安和中医馆送福利了
价值元
“三伏贴”
全程免费敷贴
三伏天是全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张,是人体气血循环状态绝佳之际,利于药物的吸收和邪气排出。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利用夏季气温高,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以中药贴散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祛散寒痰的作用,全面调动人体阳气,扶正固本,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同时还能把寒气从体内释放出来,祛除冬病根因,为秋冬储存阳气,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年三伏贴共贴敷5次
敷贴时间具体如下
预贴:7月6日-7月15日
此时进行三伏贴能够大补阳气,从而增加免疫力。
初伏贴:7月16日-7月25日
此时三伏贴能够帮助调理症状。
中伏贴:7月26日-8月14日
此时三伏贴能够帮助调理症状。
末伏贴:8月15日-8月24日
此时进行三伏贴能够帮助收敛阳气,从而调理症状。
加强贴:8月25日-9月02日
此时进行三伏贴能够帮助收敛阳气,从而调理症状。
这些问题适合“三伏贴”
三伏贴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脏腑功能等。
1.呼吸系统
慢支、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呼吸道感染、肺功能不全、体虚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
消化不良、厌食、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
3.颈肩腰腿痛
风湿寒性关节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突症、膝关节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小儿疾病
易感冒、反复咳嗽、支气管哮喘、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等。
7.女性疾患
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代谢系统--肥胖、寒湿重。
8.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梅核气)、扁桃体炎等。
问:“三伏贴”与“三九贴”一样吗?
答:古人云:“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伏贴”与“三九贴”都是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特定的时令进行预防和治疗,二者呼应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疗效相得益彰。
问:“三伏贴”敷后会有什么反应?
答:“三伏贴”,都是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上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贴敷后皮肤局部会有发热感或轻微刺痛、麻痒感,皮肤出现红晕,轻度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如皮肤起泡,泡小者可不予处理,令其自行吸收,泡大者,医院处理,以防感染。
问:不适应“三伏贴”还有其他提升阳气的方法吗?
答:不适应“三伏贴”者,可以采用“督灸”和“脐灸治疗”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督灸”和“腹部铺灸”分别作用于人体的督脉和任脉,通过生姜、特制中药粉、艾绒三者的协同作用,疏通人体任督二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起到升提阳气,增加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三伏贴”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每次贴敷30分钟,30分钟后自行去掉,最长时间不超过1小时。
2、数贴后24小时内不能洗澡,忌空调冷气,电风扇直吹。
3、贴敷后局部出现红斑、水泡、瘙痒属正常现象。
4、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刺激性、肥甘厚腻、鱼虾发物腥荤生痰之物,以免影响疗效。瘀痕体质者,孕妇,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5、不能代替其他治疗,原本在服药的慢性患者在进行中医贴敷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