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病率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医院年1月至年1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例,依照非急性发作哮喘控制情况分为对照组(Ⅰ、Ⅱ级)、观察组(Ⅲ、Ⅳ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两组患儿哮喘发作的因素,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分级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的食物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为小儿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轻度、中度、重度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危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儿诱发哮喘的可能性高,且过敏性皮炎、鼻窦炎发病率同哮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哮喘为呼吸科常见慢性疾病,研究显示哮喘的发生同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史有直接关联。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均为过敏原引起的非感染性疾病,同体质有较大关系。当前临床对于小儿哮喘并无根治性治疗方法,多予以药物控制及减少哮喘发作,故明确诱发咳嗽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对该病的防治及小儿哮喘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病率与哮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年1月至年1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例,依照非急性发作哮喘控制情况分为对照组(Ⅰ、Ⅱ级)、观察组(Ⅲ、Ⅳ级)。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31±0.2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94±0.23)年;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31±0.2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94±0.23)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年龄4-12岁之间,病历资料完整,哮喘病程1年以上。
1.1.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肺功能发育不全患儿、合并免疫缺陷患儿、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伴全身严重感染患儿。
1.2方法
对本院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整理记录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信息,依照非急性发作哮喘控制情况进行分组:Ⅰ级为间歇性发作,每周<1次,夜间症状性发作每月<2次;Ⅱ级为轻度持续发作,每周1次>发作次数<每日1次;Ⅲ级为中度持续发作,每日均伴有不同程度哮喘症状,影响日常活动及睡眠,峰流速60%-80%;Ⅳ级为严重持续,症状频繁且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峰流速<60%。溯源性分析两组患儿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分组后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分级情况,分别轻度、中度、重度、危重4种:自觉症状轻微,可平卧,快走时伴有气促表现,呼吸增快,可闻呼气末哮鸣音判定为轻度;患儿自觉呼吸急促且活动后愈发明显,心跳加快且闻明显哮鸣音判定为中度;患儿平卧状态下即感呼吸苦难,哮鸣音广泛,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后最大呼气峰流速<60%,判定为重度;患儿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判定为危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致病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儿的食物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致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为小儿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结果为:B=0.,S.E.=0.,Wald=17.,P=0.,OR=3.,95%CI(2.,11.)。
2.3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分级情况
对照组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24例,观察组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35例;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轻度、中度、重度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危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鼻腔是气道入口,在上、下呼吸系统功能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炎性反应类型,鼻窦炎为鼻腔黏膜的化脓性炎症,鉴于两者的相互延续性,过敏性鼻炎发作后,多累及鼻窦,故临床将两种疾病统称为鼻–鼻窦炎。小儿哮喘症状表现为胸闷、咳嗽、气促等,病变部位多集中于下呼吸道。在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均是通过对呼吸道炎症控制为主,常见方法有物理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抗炎治疗等。且受年龄因素影响,小儿哮喘患儿免疫系统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中,发生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后,易演变为支气管哮喘合并症。
另有研究表明,持续高气道反应性及气道炎症反应是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基础,同过敏性鼻炎发生原因具有一定相似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临床中80%左右的哮喘患儿发病后伴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症状,但并非所有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均可引发小儿哮喘。在本研究结果中,通过对两组患儿哮喘发作致病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是小儿哮喘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两组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哮喘患儿中,观察组Ⅲ、Ⅳ级患儿急性发作期中度、中度比例高于对照组,提示两者发病率可影响哮喘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病率同哮喘严重程度关联密切,是小儿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来源:宋丽,徐庆荣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儿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30(13):-.
顺妥敏小贴士顺妥敏(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鼻孔内喷雾给药,可在5分钟内,快速缓解儿童、成人普通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恢复鼻腔通畅。顺妥敏有效治疗AR,预防或减少哮喘发作,联合治疗更有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