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头颈影像ldquo慢性侵袭性真菌
TUhjnbcbe - 2021/3/14 3:13:00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临床资料

男,32岁,右侧面部疼痛4个月,CT诊断为右侧筛窦、蝶窦炎并手术,2个月后症状复发并逐渐加重,出现复视、眼睑下垂。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CT平扫(图1A、B):右上颌窦、后组筛窦及蝶窦内充填较多软组织影,眶尖区骨质有较明显吸收、破坏(白箭头),邻近上颌窦窦壁局部骨质增生硬化(白箭)。手术2个月后MRI平扫(图1C、D):右侧眶尖及海绵窦区条状软组织影,呈等T1较短T2信号(白箭),邻近颞叶较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白箭头)。MRI增强扫描(图1E、F):右侧眶尖及海绵窦区条状软组织明显强化(白箭),邻近颞叶可见斑片状明显强化灶(白箭头)。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影像诊断:右侧筛窦、蝶窦炎。病理诊断: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2个月复查均为右侧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侵及右侧眶尖、海绵窦,伴右侧颞叶脑脓肿。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hronicinvasivefungalsinusitis)

是指病程大于4周、病情进展较缓慢的一种侵袭性的真菌性炎性病变。本病多发生于健康成年人,少数发生于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全身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较少见。①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慢性鼻窦炎相似;②侵犯到眼眶可出现眶周肿胀、疼痛、突眼、视力下降等;③蔓延到眶尖和(或)海绵窦可导致眶尖和(或)海绵窦综合征,患者多因此症状就诊;④侵犯颅内可出现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⑤蔓延到翼腭窝可出现相应脑神经麻痹;⑥侵犯硬腭可发生腭部缺损;⑦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真菌性动脉瘤和海绵窦血栓等。病理学特点为鼻窦黏膜、血管及骨质内有真菌菌丝侵犯。

影像学特点:①CT平扫表现为病变多见于单个鼻窦,上颌窦最常见,其次为筛窦、蝶窦;早期仅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无特异性;典型表现为受累窦壁骨质膨胀、破坏,以上颌窦多见,但同时伴有残骨及邻近骨质不同程度的增生硬化,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形态多不规整,密度较均匀,常伴有受累窦腔阻塞性炎症。②MRI平扫表现为病变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信号不定,与病程有关,早期以高信号为主,晚期以低信号为主,但通常不均匀;阻塞性炎症呈长T1长T2WI信号;可以显示病变向周围结构的蔓延,最常见于眶尖和(或)海绵窦,其他包括颅内、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硬腭等;病变可沿神经侵犯,常见于上颌神经,少数为下颅神经或翼管神经。③增强MRI:鼻窦病变明显强化,阻塞性炎症的周边黏膜明显强化,同时病变所累及的结构及侵犯的神经也表现为明显强化,以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佳。

鉴别诊断

①眶尖炎性假瘤,与本病的密度及信号相似,有时鉴别较困难,鉴别要点为眶尖炎性假瘤很少侵犯鼻窦,邻近骨质破坏少见,激素治疗有效。②鼻窦癌,临床上发热少见,多发于一个鼻窦或鼻腔,侵犯范围较局限,很少伴有颅面部广泛骨质破坏。③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多见于免疫低下或缺陷的患者,窦壁及邻近颅面部骨质出现广泛骨质破坏,很少骨质硬化,病变进展快。

小结

病程较长,病情进展较缓慢,鼻窦窦壁骨质破坏同时常伴有邻近骨质硬化,常累及眶尖及海绵窦区,提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颈影像ldquo慢性侵袭性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