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当母源抗体不能保护雏鸽免于感染,或导致带病*者体质下降时,出现临床症状。急性型,临诊时可见病鸽经常打喷嚏,结膜发炎。鼻腔被黏液和潮湿已变成*色的肉阜堵塞。慢性型的症状与继发感染有关。如果最初的病*感染并发了鸡毛滴虫或继发霉形体或细菌性侵入者(如鸽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β溶血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就可能观察到鼻窦炎和严重的呼吸困难。
剖检病变,可见口腔、咽部和喉部的黏膜充血,严重病例,可见黏膜表面有坏死病灶和小溃疡灶。
咽部黏膜可能覆盖几层白喉性薄膜。当病*感染呈全身性(*血症)时,肝脏有坏死性病灶。若并发细菌感染,气管内有干酪样物质,有些病鸽出现气囊炎和心包炎(鸽慢性呼吸性疾病)。
易病理组织学变化,在局部感染,可见咽部和唾液腺、复层鳞上皮有局灶性坏死。
病灶内细胞呈现不同阶段的变性坏死,相邻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大病灶可能延伸形成溃疡。喉和气管的上皮也具有相似的病变。
全身性感染的肉鸽发生肝炎,肝脏的许多肝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脾脏和脑也有病变。
诊断本病的诊断须通过病*的分离和鉴定方可确立。把从感染的肉鸽咽部获得的拭子接种于CEF,能够容易地分离到PHV1鸽。但是从内脏器官,如气管、肺或肝脏分离病*比较困难,可用免疫学方法,如免疫荧光鉴定这些分离物。血清学方法可选用中和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采用反向免疫电泳检查特异性抗体。临床上要注意急性PHV1感染可能与新城疫病*感染相混淆;慢性PHV1感染并发或继发细菌的侵人,须与痘病*感染的类白喉型区别。主要应根据病*分离或血清学的检验结果,做出PHV1鸭感染的诊断。
防治初次感染的肉鸽成为无症状的带*者,并且可能排*。抗病*药物磷酰酯三钠和无环鸟嘌呤(阿普洛韦)不能防止感染。灭活的佐剂苗及弱化的疫苗能够降低感染后肉鸽出现的初次排*和临床症状。
但是,弱化疫苗和灭活疫苗不能防止带*者的出现。不过,免疫确实能够防止自发的病*排出,所以有助于控制病*的扩散。